馬胡掌權,兩岸和解?
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/林中斌
兩位國際投資機構人士最近向我分析,台灣民間目前出現固定資產投資上升、流動資產投資下降的現象。原因是弊案使大家覺得二○○八年會換黨執政,兩岸和解有希望,經濟會轉好。
假設胡錦濤在明年十七大將他的人馬安排到位,掌握了更多實權,也假設○八年馬英九當選總統,兩岸不無復談、和解的可能;但也有變數和障礙。
馬
英九和胡錦濤都不是典型的黨員。國民黨難以擺脫貪汙形象,但馬堅持反貪。馬公開為二二八道歉,過去國民黨沒做。雖然之前李登輝已道歉過,但李在國民黨比較
另類,不像馬英九的出身﹁根正苗紅﹂。此外,自由時報和聯合報最近都有民調顯示,馬英九獲得的支持度遠遠超越國民黨。有些民眾討厭政黨但喜歡馬英九。胡錦
濤是中國共產黨首位沒有蘇聯經驗的領導人。他的父親過去被共幹打壓,含冤而亡。所以他至今不肯返訪故里與鄉人分享榮耀。胡在文革初期為了他的老師辯護而被
批,於是選擇成為旁觀的﹁逍遙派﹂。
近來胡不斷打壓媒體,在此動作的表象下,有一些鬆綁的試點。例如去年居然舉行趙紫陽的喪禮、邀請香港立法局議員全體去大陸、紀念胡耀邦的九十冥誕、下令冰點復刊…。這一連串的事情,雖然做得很小心,但都具突破性。西方觀察胡錦濤,有個辯論:到底他是極端保守者︵ultra- conservative︶,還是一個躲在衣櫥裡的自由派︵closet
liberal︶?我認為他是一個務實的人。他會做這些嘗試,不因為是自由派,而是看到政治不改革共產黨遲早要垮台。
因此,對於馬、胡兩人,不能以傳統的國民黨或共產黨來看待,他們可能會有新的做法。
馬、
胡要鞏固權力,分別面臨了一些考驗。對馬而言,首先是要整合團隊,處理其中卡位、不協調的問題;其次是要越過反改革的黨內大老向前邁進,卻避免黨分裂;第
三要維護他個人的安全。對胡而言,則首先是如何將人馬安排到關鍵位置;二是健康問題;三是貫徹中央改革的政令到基層。目前北京的權威到副省長就下不去,地
方上有許多貪腐欺壓黑幕,使基層民怨抗議愈來愈多,有如將爆發的火山。
國
共都承認﹁九二共識﹂,恢復初步協商應該沒問題。但復談不代表和解。兩岸若要有進展,馬、胡各須克服一些障礙。馬若當選,最大挑戰在如何約束黨員,對綠營
寬大為懷,否則即使藍營在國會占到七成,少數黨仍能癱瘓議事,杯葛兩岸互動。胡需要做的則是針對台灣人民最反感的兩件事做改進,一是飛彈;二是國際空間。
後者可以從非政治性的國際組織開始,不只落實台灣成為WHO觀察員,甚至主動爭取台灣在國際環保文化等組織中的地位。至於飛彈問題,其實是胡對美、對台很
好的籌碼。他可以用撤除或銷毀部分飛彈來和美、台交換利益,然後逐步加碼創造討價還價空間。這就會推動兩岸良性的互動,像漁事糾紛、共同打擊犯罪等的議題
便可有具體成果。
若能夠克服這些障礙,馬能安內、胡能進一步尊重台灣,則雙方進一步的和解就有可能。時間將落在二○○八至二○一二年,也就是馬英九○八年上台後,胡錦濤一二年七十歲下台之前。假設兩岸能夠和解,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,我預計至少有七項:
第一,國共可能互設辦事處。目前北京黨際外交做得很起勁,甚至與許多國家非社會主義政黨進行政黨外交。中共會先與國民黨建立黨際代表處,再下一步則可能建立政府間的常駐機構。
第二,兩岸三通恢復後會帶動台灣旅遊、醫療、養生和美容工業的蓬勃發展。因為台灣在這方面比大陸超前許多。台灣東岸會因而繁榮。
第三,台北以後會更重視實質的外交。我們對一二二個具實質關係的國家,有許多經貿文化發展的空間。將來對爭取名分等象徵性的外交會酌量減少,因為我們資源有限。這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是,我們政治性的對外主權會因而淡化。
第四,兩岸的軍事緊張會下降。解放軍對我部署的短程彈道飛彈可能逐步撤除。連帶的效應是美國會不太願意賣高科技武器給台灣。因為兩岸將來若整合,美國的武器就變成解放軍所有了。
第五,民進黨可能要自我調整,以便在新的環境下繼續運作。他們也許會重拾一九九九年台灣前途決議文的精神。
第
六,蓬勃的文化企業會在大陸興起,而台灣將扮演重要的催化劑角色,因為這方面我們比較細膩而有深度。現在美國文化產業占GDP二五%︵影音娛樂︶,英國一
二%︵電影服裝︶,日本約九%,韓國七%,中國大陸號稱三%,但他們的官員私下說其實只有一%。現在對岸發現老祖宗的東西很好賣,孔學、武術、考古、中
醫,加上電影、選美……都開始熱門。而且北京也發現這些在外交上非常好用,因此文化企業一定會大幅成長,擴大了兩岸合作的空間。
第七,台灣的民主會漸漸的改變大陸。一開始可能是選舉技術的提供。他們看我們連駙馬都抓起來,﹁為何大陸不能?﹂這種影響會一點一滴浸入對岸民心及制度。
現在兩岸大架構的模式轉移︵paradigm shift︶已經開始。三、五十年來北京對台政策綱領已不再提。去年北京開始不提﹁一國兩制﹂、﹁不放棄對台用武﹂;今年﹁新胡四點﹂中,﹁和平統一﹂和﹁一個中國原則﹂也消失了︵但不表示放棄一中的觀念︶。
另
一方面,北京耕耘台灣社會,包括去年高規格接待連戰、對國民黨將領在二次大戰的貢獻做平反。這些在他們高層內部都有爭議。李長春反對,但胡錦濤和曾慶紅聯
手克服阻礙。中共在對台做法上也有改變,凡是對台灣人民有利的就做,對阿扁個人聲望有利的就不做,這一點北京分得非常清楚。過去一年共推出了至二十項對台
柔性作為,兩岸的基層板塊已經慢慢在移動了。慢慢在移動了︵田習如整理︶
|